入驻申请被驳回
请重新修改申请资料,确认资料真实正确后提交
取消
重新申请
您已提交入驻申请
请等待工作人员审核确认
确定
当前服务地区
深圳
[切换地区]
深圳
广州
东莞
惠州
青岛
佛山
武汉
珠海
厦门
中山
长沙
全国热线:
400-666-8360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平台介绍
联系我们
服务标准
专家入驻
资料下载
登录
免费注册
政策咨询
查企业
政策匹配
资助补贴
政策法规
申报通知
结果公示
当前位置:
企殿企业服务平台首页
政策咨询
资助补贴
所属地区:
国家部委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申报中…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地球观测组织(GEO)合作项目
申报时间:
2025-10-28 ~ 2025-12-16
阅读人次:
106
立即申报
一键匹配
政策简读
政策原文
资助历史
历年政策文件
产业类别
航空航天
人工智能
区块链
集成电路
软件
建筑业
电子商务
军工业
高技术服务
新材料
新能源与节能
文化创意设计
农业
交通/物流/供应链
生态修复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
机器人
生命健康
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新能源汽车
海洋产业
互联网
电子信息
物联网
5G/移动通信
大数据
申请条件
(一)申报单位 1. 申报本次“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简称政府间专项)的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协商确定的港澳单位(附件1)。申报本次“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简称战略性专项)港澳台项目的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内地单位。 2.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4年9月30日及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3.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4.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二)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骨干 5.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6.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7. 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 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原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专项和战略性专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专项项目不开展限项审查,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不开展限项审查;项目负责人的申报和在研的政府间专项和战略性专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含不超过400万元的项目);同时,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的政府间专项和战略性专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含不超过400万元的项目)。政府间专项和战略性专项的人员交流项目不计入上述限项总数范围。项目申报人可对照形式审查条件要求进行限项自查。 项目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5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8. 港澳单位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9.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10.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批次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 11.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三)外方合作单位 12. 外方合作单位应为在中国境外注册1年以上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非中方机构的分支机构。机构应运行管理规范,是本领域掌握相关优势资源的机构,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同中方项目申报单位有长期稳定合作基础。境外中资机构可作为境外合作方参与项目,但不可作为唯一合作外方。 (四)外方项目牵头人 13. 申报单位务必与外方合作机构和人员明确以下几项要求: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与中方不同申报单位合作多头参与申报,其作为外方项目牵头人申报项目和参与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已受聘于中方单位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课题)的科研人员,不得再作为外方人员参与申报。 (五)中外合作协议 14.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就本次项目申报与国(境)外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或意向书。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方可正式立项。 15. 合作双方对未来知识产权和科研数据归属、使用和转移,以及成果转化收益的归属等应有明确约定或意向性约定,申报书中须附知识产权协议(意向性协议/备忘录/证明信),或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条款内容应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我国参加或签订的有关知识产权或数据保护国际公约、双边条约等相关文件要求。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 领域方向: 一、中方牵头或参与的工作计划项目(Post-2025GEOWork Programme)合作方向 (一)农业与粮食安全(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1. 全 球 农 情 监 测 计 划(GEOGlobal Agricultural Monitoring(GEOGLAM)) 研究内容:开展高分辨率农情监测基础数据底座研究,探索可持续农业实践活动遥感监测技术与评估方法;突破复杂场景下全口径农作物智能识别技术和单产关键胁迫因子甄别及预测方法;面向亚非国家研制自主可定制的国别级全口径作物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开展能力建设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农情信息数据底座构建关键技术1 套,可持续农业实践活动的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方法1 套;全口径农作物智能识别技术 1 套;地块级作物单产预测方法1套;完成至少 6 个典型非洲和亚洲国家2~5 米分辨率的农情监测数据底座 1 套,总体精度≥90%,5~10 米分辨率全口径作物类型数据集 1 套,作物类型≥10 种,总体精度≥85%;研制可自主定制的全口径作物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1 套,纳入GEO 知识枢纽平台及 GEOGLAM 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农情监测中心至少 1 个。 2. 全球植被病虫害动态遥感监测(Global VegetationPest and Disease Dynamic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andForecasting) 研究内容:依托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多源遥感与病虫害/入侵生物机理模型耦合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全球典型区域的重大迁飞性与流行性农林病虫害(如蝗虫、松材线虫病等)遥感智能监测与前哨预警方法;构建农林一体化的全球重大病虫害动态监测与协同预警系统,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推动农业与林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及国内外相关单位之间的协同预警;形成高效、可推广的数据与产品共享模式,在全球重要农作物产区、重点林区及跨境传播关键通道开展国际合作示范。 考核指标:支持≥2 类全球典型重大农林病虫害/外来入侵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热点发生区监测精度≥85%,空间分辨率优于 10 米;实现入侵生物提前15 天前哨预警,预警准确率≥80%;建成农林一体化全球重大病虫害动态监测与协同预警系统,系统具备多源数据接入、智能分析、风险预测和信息发布能力;发布农林病虫害与入侵生物动态监测和预报专题图与分析报告并被国家部委或国际组织采纳≥10份;形成可推广的多方数据与产品共享模式≥1 套,并在≥3个粮食主产国或重点林区/跨境传播关键通道开展国际合作示范。 ( 二 ) 气 候 、 能 源 与 城市化(Climate, Energy, andUrbanization) GEO 人类地球计划(GEO Human Planet Initiative)研究内容:突破城市和人类住区社会、经济和环境要素多星联合建模、分层模拟、智能求解等关键技术,研发全球城市地表覆盖、人口密度、大气质量、水热环境、植被生态等关键要素时间序列遥感产品,研究城市环境质量、生态宜居、灾害韧性与可持续发展指标等定量评估模型,开发多源观测数据协同的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风险监测系统,选择全球典型城市开展综合评估和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全球遴选城市环境宜居和气候韧性典型案例评估≥5 项;城市环境质量、生态宜居与气候韧性评估等应用软件系统一套;全球城市关键环境与社会经济要素时间序列遥感产品集≥5 个。 (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碳管理(Ecosystems,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Management)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分析合作研究(Global Ecosystemsand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alysis ResearchCooperation) 研究内容:整合先进遥感、实地观测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高分辨率高精度全球地表覆盖与生态环境关键变量遥感产品,提升遥感产品时空分辨率和精度;开展亚大区域生态系统状况与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对亚大区域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研发支持亚大区域生态系统韧性分析评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分析平台,为国际组织和亚大区域国家提供开放获取的多源数据与综合分析平台,完善能力建设体系。考核指标:全球地表覆盖产品分辨率16 米,精度优于85%;生态环境关键变量遥感产品10 种以上,全球产品空间分辨率优于 500 米,亚大区域产品空间分辨率优于16米,精度优于 85%;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分析产品5 种以上,精度优于 80%;研发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分析平台1 个,具备5种以上语言版本在线报告智能生成能力,在线分析工具10种以上。 (四)同一健康(One Health) 全球野火及健康效应(Wildfire-Health Nexus)研究内容:开展全球森林火灾的即时监测、短期预测、长期预估及其环境和人群健康效应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研制基于地球观测和地球模式的火烧迹地、火灾排放数据集,评估火灾造成的空气污染和人群健康影响,并结合典型应用示范开展区域能力建设。 考核指标:构建不少于 30 个林火过程的卫星观测数据集(含国产高轨卫星)和监测评估案例库;生成分辨率不低于 300 米全球火烧迹地数据集;生成不少于20 个模式的全球火灾排放数据集;评估全球火灾的PM2.5 空气污染及其对全球人群健康的影响;构建野火及其健康效应监测评估服务系统,并在国内外业务部门部署和业务化应用。(五)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Water andLand Sustainability) 全球典型岩溶区观测(Earth Observations for GlobalTypical Karst) 研究内容:面向全球典型岩溶区,以国产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主,构建集水资源、景观资源与生态资源演变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观测网络,研发全球岩溶资源数据观测监测平台及智能服务系统,探索人类活动对脆弱岩溶环境的关键阈值,构建脆弱岩溶区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模型,并结合典型应用示范开展能力建设。考核指标:研发全球典型岩溶区资源数据观测监测平台及智能服务系统 1 套,相关数据覆盖国不少于15 国,其中实时数据覆盖国不少于 8 国,典型应用示范点不少于5国;构建人类行为影响下岩溶区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模型1个及可持续发展模式 1 套。 (六)极端天气、灾害和御灾能力(Weather, Hazard, andDisaster Resilience)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夜光遥感国际服务(Night-TimeLight Remote Sens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研究内容:围绕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利用夜光遥感数据处理与挖掘技术,开发人道主义及安全评估、夜间光污染评估、区域发展评估的遥感产品;将上述产品实现共享并根据国际用户需求开展应用。考核指标:建成夜光遥感产品共享网站,制作并发布专题地图、评估报告等夜光遥感产品20 件,包含5 次人道主义及安全局势评估产品,5 个城镇的夜间光污染评估产品和10 个国家的区域发展评估产品,应用范围不低于200万平方公里。产品直接服务于国际用户不少于6 次。(七)赋能机制(Enabling Mechanisms)1.全球无人机遥感网构建技术与推广应用(Global UAVObservation Network) 研究内容:突破多源异构智能遥感无人机跨境组网集成和联合观测技术,研究基于多链路控制的海量智能控制无人机云端入网和组网管控技术,研制集成具备无人机指挥调度、任务规划、数据汇聚管理、分析应用为一体的智能无人机组网遥感系统平台,形成分布式局域网和中心式全球网的无人机遥感网体系,并面向 GEO 成员国家的生态环境、能源、城市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智能控制无人机组网遥感观测系统具备10000 架无人机入网能力;局域无人机遥感网数量≥3个,部署局域无人机遥感网的 GEO 成员国家数量≥3 个;无人机遥感网的应用领域不少于 3 项,支撑相关GEO工作计划项目合作不少于 3 项。 2. 灾 害 监 测 与 风 险 应对示范研究(DisasterRiskReduction and Adaptation Working Group)研究内容:在 GEO 气候变化与灾害工作组框架下,牵头开展空间监测极端气候相关灾害及风险应对的区域示范研究,建立相关的 GEO 跨工作组和项目协调机制,组织召开 GEO 工作组相关议题会议,研制气候灾害空间监测平台系统,编制 GEO 极端水热灾害空间监测和风险应对指南,形成极端水热灾害的自然应对方案。考核指标:面向 GEO 的气候灾害空间监测平台系统1套,气候灾害空间数据集 2 套,并在亚洲大洋洲区域示范应用,GEO 气候灾害风险应对指南1 份,基于自然的极端水热灾害风险应对评估示范案例 2 项。二、落实谅解备忘录合作方向1.城市高温韧性智能服务平台与典型城市应用示范研究内容:研发“天地一体”的城市高温韧性智能服务平台,构建数据中枢和智能引擎,开展城市高温形成机理与韧性提升路径研究,评估多类型措施的多尺度协同效益,在典型城市开展应用示范和成效验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方案。考核指标:建立基于计算星座的城市观测数据融合分析方法,研制“天地一体”城市高温韧性智能服务平台,支持多尺度城市高温韧性关键因子挖掘与措施评估,在2 个以上国外城市开展应用示范,支撑GEO“全球高温韧性服务”(Global Heat Resilience Service,GHRS)项目。项目牵头单位所在地方政府提供不低于 1:2 的配套经费支持。2.基于同一健康的人畜共患致病菌及其宿主分布监测系统与数据库 研究内容:围绕构建全球典型人畜共患致病菌与动物宿主关联数据库的目标,发展致病菌高效监测技术,创建高风险致病菌数据集;研发宿主物种分布遥感监测方法,创建致病菌—宿主时空分布动态数据集;对接GEO项目开展培训和示范。 考核指标:构建高风险致病菌及宿主物种分布监测技术体系 1 套;开发高风险致病菌源头削减技术1 项;发布典型致病菌监测报告≥2 份;建立涵盖致病菌基因组、表型、环境组以及宿主时空分布的同一健康数据库1 个;宿主分布数据集空间分辨率≤300 米,时间范围为1992—2020 年。3. 国产卫星遥感数据支持非洲和亚大区在线智能解译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统筹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资源,研究多源数据获取、优选、清洗、治理方法;构建国产卫星几何辐射一致性基准,形成应用就绪型数据产品生产能力;研制融合地学领域知识的高性能遥感智能解译模型算法,具备遥感在线智能解译提取能力;选择非洲、东盟及太平洋岛国区域的3个国家典型区域开展示范应用国际合作。考核指标:研制国产卫星遥感数据清洗治理云服务平台系统1套;研制几何辐射一致性基准产品1套,应用就绪型数据产品1期;研制不少于10个地表覆盖、目标要素等智能解译模型,准确率优于90%;典型区域示范应用城市不少于5个、面积不少于30万平方公里。4.基于轻小型天基系统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及应用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亚洲大洋洲国家,开展城市/区域的点源碳排放天基监测技术和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浓度反演算法优化加速技术研究,为城市/区域热点温室气体排放快速监测难题提供天基解决方案,并依托新一代碳卫星,在全球区域碳卫星监测基础上,构建面向点源温室气体天地一体化监测星座体系及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针对点源强排放CH4、CO2和NO2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快速监测应用,开展天基点源温室气体监测卫星/载荷技术研究及星座体系论证,实现单轨不少于10个点源的探测,点源温室气体监测精度为XCO2优于4 ppm,XCH4优于18 ppb,NO2精度优于4.0×10 15 molecules/cm2,单个点源温室气体在轨处理时效性优于10s。在不少于四个不同国家选取不少于4个典型点源开展监测示范应用,形成年度监测报告。5. 风云气象卫星灾害性天气智能监测服务国际应用与推广研究内容:以国产风云气象卫星为主,基于“观测即服务”理念和“全民地球智能愿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面向国际用户需求的高时效、智能化的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服务平台。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相关的云、降水等定量化监测产品和灾害服务信息,选择南亚、东南亚等GEO成员国开展智能服务和推广应用。考核指标:平台根据国际用户需求能够实现可定制的智能化服务能力;提供至少 6 种与灾害性天气监测相关的云、降水等定量化监测服务产品;产品时间分辨率最高可以达到分钟级,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平台选择至少3 个南亚或东南亚的 GEO 成员国开展智能服务和推广应用。6. 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系统高精度制图研究内容: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类型学(GET)分类体系,融合国产高分数据,突破遥感、生态与人工智能耦合的生态系统制图关键技术,建立可推广可验证的技术体系,形成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系统制图产品,参与和支撑GEO“Global Ecosystem Atlas”项目实施。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 GET 的中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不少于 30 种类型;制作 16 米空间分辨率的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系统产品图;时间范围覆盖 2015—2025 年,每5 年形成1期产品图;为 GEO“Global Ecosystem Atlas”项目提供产品图。7. 城市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挖掘技术研究研究内容:运用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建立城市聚落文化遗产数字档案,构建 AI 模型,自动识别和分类城市聚落文化遗产的风貌特征,深入挖掘发现未被充分认知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在多个国家开展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建成覆盖 50 个城市的聚落型文化遗产空间数据集 1 套,空间分辨率优于1 米;形成基于AI 技术的城市聚落文化遗产特征自动识别算法1 套;建成跨国数字文化廊道,接入 3 国以上聚落型文化遗产数据。8. 亚洲地区水资源遥感监测产品研发与服务研究内容:以国产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为主,研究亚洲典型区域水资源遥感监测模型,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水资源遥感产品生产系统,开展基于水资源遥感产品的供水安全评价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选取亚洲范围内不少于5 类典型区域开展研究,研发形成可泛化应用的水资源遥感监测产品生产系统,发布不少于 6 种基于遥感的水资源评价数据产品,服务亚洲地区水资源协作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9.GEO 成员国国家气候智慧型农业决策技术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不同气候条件GEO成员国典型国家农田水肥参数、作物养分水分利用、农田碳足迹、耕地质量等高精度监测、诊断和评估方法,构建水肥绿色低碳智慧利用大数据决策模型,发布空间信息服务产品和模式,开展技术合作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面向 GEO 成员国典型国家的农业水肥资源绿色低碳智慧利用大数据决策方法1 套,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本地化应用的服务模式 1 套,在不少于3 个“一带一路”典型国家开展示范应用和国际推广。10. 跨境冰湖溃决灾害链遥感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研究内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跨境冰湖溃决(GLOF)灾害诱发条件与链式效应机理解析,基于多源对地观测数据的 GLOF 系统性风险隐患识别,形成从机理认识、隐患识别到监测预警的技术体系,研发示范系统,并联合GEO成员进行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全球范围选取至少2 处代表性示范区(面积不低于 100 平方公里)进行研究,实现冰湖溃决链生灾害的系统性监测与风险识别;完成全覆盖的冰湖隐患排查,识别精度不低于 90%;建立链式灾害机理模型与风险分级成果;形成 1 个示范系统。 11.森林生物量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与示范研究内容:选择国内外热带雨林试验区,开展多平台激光雷达数据智能处理和森林结构特征提取技术研究,提出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星载遥感生物量高精度校准方法,构建单木—林分—区域尺度森林生物量估测技术链路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贡献多平台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和森林生物量制图新技术/新方法≥2 项,提交1 套1000 公顷的地面调查和多平台激光雷达嵌套观测的中国热带雨林生物量数据集,与GEO两个以上成员国合作在3个热带雨林区开展生物量遥感模型校准与产品验证示范。
支持力度
拟支持项目数:20 个。 共拟支持经费:6000 万元人民币。
申请材料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 ——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一般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组织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进行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择优立项。
项目来源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https://service.most.gov.cn/kjjh_tztg_all/20251023/5778.html
【申报通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0-23
项目类别: 科研立项
相关推荐
国家部委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科技部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联合研究项目
申报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部委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间联合研发项目
申报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部委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金砖国家创新项目
申报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部委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地球观测组织(GEO)合作项目
申报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公众号
扫码关注企殿
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电话
全国热线:
400-666-8360
客服
回顶部
返回到顶部
项目申报
项目名称:
*
公司名称
搜索
*
联系人
备注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提交申报
项目申报提交成功
请等专属客服联系
确定
登录提示
需要登录后才能操作
立即登录
会员登录
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有礼
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有礼
未绑定公司
需要先绑定公司才能一键匹配
取消操作
立即绑定
绑定公司
*
公司名称
*
所在地区
广东省
深圳市
区
绑定公司后,可在“会员中心-资料设置-
个人信息
”中修改
立即绑定
公司绑定成功
请继续操作
再看看
继续匹配
一键匹配
匹配公司
搜索
*
所在地区
省
市
区
*
产业类别
大数据
5G/移动通信
物联网
文体旅游/酒店
电子信息
化工产业
互联网
海洋产业
新能源汽车
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
生命健康
机器人
高端装备
节能环保
生态修复
科研单位
公共服务
贸易
交通/物流/供应链
金融业
传统服务业
农业
文化创意设计
其他
新能源与节能
新材料
高技术服务
军工业
电子商务
科技中介
传统实业
电子竞技产业
现代服务业
汽车制造业
采矿业
建筑业
产业园
软件
集成电路
区块链
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
提交查询